傳染病防疫:屈公病
11408005屈公病衛教
📌公告單位:衛生保健組
📌公告日期:中華民國114年8月5日
📌資料來源:疾病管制署
一、近期屈公病疫情概況
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告,根據疾管署資料,截至8月4日,今年全球屈公病通報已超過25萬例,世界衛生組織(WHO)亦於7月22日呼籲各國應嚴加防範。全球疫情以美洲地區及印度最為嚴峻,而中國廣東省疫情自7月以來急遽惡化,國內共通報16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,創下近6年同期新高,請有出國規劃或已返國之師生提高警覺。
二、何謂屈公病?
屈公病(Chikungunya)是一種經由蚊子叮咬傳播的病毒性疾病,由病媒蚊(如埃及斑蚊、白線斑蚊)傳播,症狀與登革熱類似,但關節痛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,影響日常生活。
三、傳播途徑
📌透過病媒蚊叮咬感染(人→蚊→人)
📌主要在白天活動的蚊子(如白線斑蚊)叮咬後傳播病毒
四、主要症狀
✅發燒(常高達39℃以上)
✅嚴重關節疼痛(尤其四肢小關節)
✅頭痛、肌肉痛
✅噁心、疲倦、皮疹
🔺多數患者可自行痊癒,但關節痛可能持續,對學習與工作有影響。
五、預防措施
✅避免蚊蟲叮咬:
-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
- 使用含DEET或IR3535成分之防蚊液
- 室內使用蚊香、電蚊拍、紗窗等防蚊設備
- 選擇有紗窗紗門、衛生設備完善的住所
✅減少孳生源:
- 每週巡查住家內外環境,清除積水容器
- 落實「巡、倒、清、刷」四步驟
✅出國前後注意事項:
- 出國至流行地區應嚴格防蚊
- 若旅遊史並出現疑似症狀:發燒、四肢痠痛、頭痛、肌肉痛、骨骼關節痛等疑似症狀,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(TOCC),以利及早通報與診治。
-
六、如出現疑似症狀怎麼辦?
📌請配戴口罩避免傳播,立即前往指定醫療機構就診
📌主動告知醫師「旅遊史」、「接觸史」及「症狀」
📌同時避免蚊蟲叮咬以防二次傳播